A+ A-
A+ A-

伟长是徐干的字。
徐干,阮瑀,应玚,陈琳,刘桢还有孔融等人共称建安七子。
但毫无疑问,孔融是建安七子当中名气最大,且世家最为显赫的。
徐干的话让孔融一愣。
“伟长何出此言?”孔融不解的说道:“这两日我偶感风寒,一直在府中并未出府。”
“伟长刚刚所言是出自何处?”孔融问道。
徐干悠悠开口说道:“词句出自三字经当中的段落,文举还不知道吧。”
“最近整个许都就在传唱这三字经,简直就是老少皆宜,人人在读。”
徐干的一番话成功的勾起了孔融的好奇心。
三字经?
孔融从来都没有听过。
不过紧紧这么短的时间,就能在许都传开,想必定然不错。
而且刚刚徐干念得那两句也很让孔融好奇。
“什么三字经,伟长说说来看。”孔融到。
徐干端起了面前的酒樽,然后一边摇头晃脑,一边开始背诵三字经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
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
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。
颍川郡,有季和。教八子,名八龙。
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
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
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
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........”
到底是读书人。
三字经这千余字徐干背诵的一点都不差。
而孔融也在十分认真的听着,时不时的还点点头,表示写的确实不错。
当徐干将千余字的三字经都念完之后,孔融也不禁说了一个妙字。
“妙啊,妙啊,此三字经确实妙不可言,简单,通俗,却十分易懂,且文中的典故也并不复杂,引经据典之处恰当好处啊。”孔融赞不绝口。
徐干仰头哈哈大笑:“文举怕不是因为这文中有你的大名,才这般不吝啬的夸赞吧。”
孔融连忙摇头:“当然不是。”
可嘴上这么说,孔融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这三字经一听便是传世之物。
日后他孔融自然被后世人熟知,这事儿孔融当然不会拒绝。
“这三字经是哪位大儒名士所著,我听闻这像是一片启蒙之物,这许都城内,擅长启蒙之人可没有极为大儒。”孔融道。
当孔融这番话说出之后,厅内的众人都笑着看着孔融。
孔融被看得也是有些发愣:“诸位怎么如此看我?”
徐干哈哈大笑的说道:“文举这次是说错了。”
“这三字经并非是大儒所著,而是出自司空府。”
孔融顿时眉头一皱。
“是曹操所著?”孔融皱着眉头说道。
孔融向来不喜曹操,并且不止一次说曹操是奸雄。
当初孔融逃亡许都,被曹操收留,虽然如此,但依旧改不了孔融不喜欢曹操的事实。
事实上,在政治方面孔融一直都是一个保皇派,是站在曹操对立面的。
而且孔融曾经多次在公开的场合出言奚落曹操。
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。
没柰何孔融的名气太大,比当初的边让大了不知道多少,曹操就算被孔融羞辱,也没有办法。
“非也,非也啊。”徐干说道:“此三字经并非是曹操所著,据说是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幼童所著,名为曹凡,是曹操收养的一个幼童。”
孔融立马瞪大了眼睛。
仿佛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一样。
“你说什么?”
“一个六七岁的幼童所著?”孔融瞪大了眼睛。
徐干点了点头:“文举不信,大可问问其他人。”
孔融将目光看向了厅内的其他人。
迎着孔融目光的所有人都点了点头。
这些日子许都早就已经传开了,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。
只是众人都只闻曹凡其名,却未见到曹凡其人。
“不可能,这绝不可能,一个六七岁的孩子,怎么可能著书,曹操这是在诓骗天下人!”孔融当即就急了。
前一秒还觉得这三字经当中写到的:融四岁,能让梨。弟于长,宜先知。是对他的夸赞。
可现在孔融觉得这简直是对自己的羞辱。
如果这三字经真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所著,那他孔融四岁让梨还能算得上是典故?
这还不如说是羞辱来得好呢。
“六七岁的幼童著书,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”
“曹操如此戏耍世人,无非就是想要给曹氏扬名。”
“但这手段如此恶劣,简直让世人不齿。”孔融气愤的说道。
厅内的气氛立马变了。
其实不光是孔融自己不相信,几乎是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三字经真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所著。
可没柰何,有些话有些人是只敢在心里盘问,却是不敢说出来。
毕竟这许都是曹操的地盘,大家都是在曹操的门下混饭吃。
但孔融可不管这么多。
“文举啊,就算这是曹操的谎话,也没法拆穿,如今这许都城都已经传开了。”
“况且只要原著不说,那就是那个幼童曹凡所著,又能如何呢?”徐干说道:“要我说还是选了吧文举,不要这么较真了。”
孔融当然不能答应就这么算了。
这三字经当中若是没有他孔融也就罢了。
现在曹操说着三字经是一个六七岁的幼童所著,而且三字经当中还受禄了他孔融。
这不就是在变相的侮辱他妈。
孔融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。
“哼,我偏不让曹操得逞,既然他说是六七岁的幼童所著,那好,那就让他当面对证!”孔融说道。*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