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  {苏轼在《记承天诗夜游》里写道:元丰六年……张怀民深夜陪苏轼散步、看月亮、聊天,当真是知己。而张怀民睡没睡,也成为了网络热梗。}
  [《怀民亦未寝》]
  [语文课本:已收录]
  [怀民:其实我睡了]
  [苏轼:怀民你开门啊,别躲在里面不出声,我知道你没睡哈哈哈哈]
  看着弹幕一连串的[怀民],各朝代的人都羡慕了。
  不是,这张怀民真好命,在后世竟然有这么多人认识他!
  老祖宗:向苏轼发送好友申请。
  苏轼:……
  张怀民:虽然出名方式有点怪,但也算名流后世。
  {苏轼的朋友圈很广……苏轼和政见不合的王安石也相处得不错,两人私交甚好……}
  [东坡先生太潇洒了这一生]
  “是啊,真的好潇洒。”陷入官场的大臣都觉得这苏东坡的心是无拘无束的。
  但是如果你要让他们过一过苏轼的人生,官迷们表示:婉拒JPG.
  {陈季常是苏轼在黄州最好的朋友,苏轼每次去陈季常家都要住上十天半个月,两人 关系好到让陈季常的老婆柳月娥都吃醋了,柳月娥因此时常对陈季常怒吼,于是苏轼把这个场景写成了诗《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》……}
  [哈哈哈哈哈哈河东狮吼就是这么来的]
  [陈季常惧内出名了哈哈哈哈]
  陈季常:虽然也名流后世,但是总觉得不太对劲。
  老祖宗:陈季常这个版本的流名不要,想要张怀民版的。
  {苏轼在黄州不忘钻研美食,东坡肉就是在那个时候研究出来的,为此他写了首《猪肉颂》……苏大先生不仅有美食发明,还有美酒发明。他用蜂蜜自酿“东坡蜜酒”。但东坡先生每次美食、美酒发明的背后,一定有他的知己好友无数个拉肚子的夜晚。}
  [《舌尖上的诗词》]
  [哈哈哈哈哈哈]
  知己好友们:天幕懂我!
  天知道每当东坡捣鼓出什么东西都要找自己试一试的复杂心情。
  本想拒绝,但他实在是太热情了。
  {……苏轼被司马光召回京城,火速提拔,一路升到了三品大臣。只是后来司马光要废除新法,苏轼又跳出来怼司马光。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持保留态度,认为好的要用,不要的要废。}
  [苏轼很理智的]
  [司马光像个二极管]
  [好嘛,激进派、保守派都得罪个遍]
  “彩!”赵匡胤点赞。
  客观且有理性。
  不愧是他大宋的好臣子!
  {苏轼损人一直有一套,他在公开场合嘲讽过司马光:相国啊,你这个论调就像是王八打架——乱蹬!司马光当时没听出来,反问了一句:“王八也会打架?”苏轼笑道:“可不!就像你现在这样,呵呵。”}
  [这个呵呵绝了。]
  “嘴太损了,哈哈哈哈。”李白在和好友寻仙采药的时候听到这番话,直接大笑起来。
  这苏东坡太对自己的胃口了。
  司马光:我真的会谢!
  {……苏轼于是自请外放,二任杭州。苏轼这次在杭州,救饥荒、除瘟疫,治理西湖,修筑长堤。现在杭州的苏公堤就是他当年修筑的……}
  [苏堤!]
  [杭州人民发来感谢!]
  “这苏轼,恨不得不是朕的臣子。”始皇暗恼。
  他现在差这种会治理地方的臣子啊!
  {……宋哲宗亲政,启用新党。58岁苏轼先是被贬广东惠州,在惠州苏轼依旧豁达乐观,写下了《食荔枝》……}
  [不是被贬,就是在被贬的路上]
  苏轼:……
  {……62岁的苏轼被贬儋州,就是海南岛,弟弟苏辙同时也被贬到雷州,两兄弟一路同行,诀别于南海之滨,兄弟两人心里都清楚,这次分别兴许就是永别了。}
  苏轼(已到儋州版):我的弟弟啊┭┮﹏┭┮
  {每次当人们以为苏轼已经走入绝境后,苏轼都会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压倒愁苦。}
  [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东坡的原因,他的乐观精神真的感染到我了。]
  [+1真的很爱他]
  看着弹幕一连串的表白。
  苏轼:感动(づ ̄3 ̄)づ╭❤~
  {苏轼在儋州修路筑桥、办学堂,至今儋州还有流传下来的东坡村、东坡井、东坡桥等等。}
  [然后教出海南第一个状元]
  [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]
  状元!
  海南学子:破天的富贵啊!东坡先生我来也!
  同期学子:好好好!又轮不上我们o(╥﹏╥)o
  {本来哲总皇帝想让苏轼老死在儋州的,没想到的是,三年之后,65岁的苏轼熬死了24岁的哲宗。}
  哲宗:……还没死就听到自己的死讯。
  {宋徽宗赵佶继位,大赦天下,苏轼得以北归,但是苏轼在北归的路上终究没能跟弟弟苏辙见上最后一面。公元1101年,苏轼病逝在江苏常州,终年六十六岁……}
  [大宋之耻来了]
  赵匡胤:不好的预感……
  哲宗:赵佶?怎么是赵佶上位!
  赵煦想到太后,又看到了弹幕的[大宋之耻],
  赵佶(已登基版)看到弹幕,破口大骂:天幕无眼!朕怎么就成为大宋之耻了!
  系统666:点你一下你就老实了。
  众目睽睽之下,赵佶被一道闪电劈中,晕倒了。
  而他周围的人都不敢扶,还是高俅大喊一声,侍从才纷纷有了动作,叫太医的去叫太医,扶人的扶人。
  一些在中央不得志的官员看完了苏轼的经历,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另一条路。
  播放完苏东坡的一生,天幕就暗了下去。
  又到了各朝代忙活的时候了。
  始皇看着小窗口上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资料。
  大秦存在的危机与宋朝不同,虽然这份王安石变法有部分适用于秦朝,但是解决不了秦朝根本的问题。
  大秦,任重而道远啊!
  宋神宗看着眼前的苏轼,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  这苏轼放在中央肯定不行,还是把他派去了地方。
  造福百姓也好过留在中央掺和党政。
  虽然神宗觉得他两边都融不进去。
  王安石则在看完视频后,着手改进自己的变法。
  这次一定要成功!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