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“张公子,请注意你的言辞!”
“真以为我帝国是软柿子?当心祸从口出!”
林久治郎怒喝道。
“等会儿,你吵吵吧喊的想干啥?”
张左林冷声道,这林久治郎实在太嚣张了,真没把他当人啊!
他儿子,他说两句就说两句,别人谁说都不行。
更不可能被人威胁。
“当老子的面儿欺负我儿子?你到底想干啥?”
“你要说打,明天咱们集结部队,直接打。要是不想打,咱就好好谈,别给老子整这一出。”
张左林言语冰冷,面容略显寒霜,大有与小鬼子拼命的架势。
林久治郎同样心有怒意,冷声说道:“张司令,张公子,看来你们不想好好谈,既然这样,那我不多打扰,希望后果你二位能承担。”
撂下句狠话,林久治郎便告辞离开了帅府。
“爸,这小鬼子挺不安分,估计他们还会搞大动作。”
张学云冷静道,他表情相当严肃。
黄古屯事变,便是岛国当局有人对张左林失去了耐心,才最终爆发的事件。
此番与林久治郎的谈判破裂,相信很快就会传到岛国内阁。
虽然岛国内阁部分人仍旧不想对张左林动手,但主战的声音愈发强硬。
恐怕,要不了多久,岛国便会派兵攻打东三省。
作为后世人,张学云清楚小鬼子的狼子野心,占领东三省不是他们的目的,他们最终要占领整个华夏。
甚至提出了三个月灭亡华夏的口号。
还记得金陵惨状,三十万华夏人冤死在小鬼子的刀下。
“你说鬼子还能真动手不成?我觉得他们还是和之前一样,装装样子,没啥大事儿。”
张左林不以为意,与小鬼子吵翻,又不是一次两次。
“爸,我听说鬼子国内经济萧条,土地资源又贫乏,大多要依赖进口。他们要以战争的方式掠夺资源,以振兴国内经济。”
“鬼子野心勃勃,华夏早已被他们视为眼中物,只是国内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,才没有对我们动手,但我们不得不早点防备。”
“总不能等敌人的枪顶住脑门,才想着要反抗吧。”
张学云劝说道,眸子注视着张左林。
他没指望一次便能说服张左林。
最起码,先给他打打预防针。
“可咱们奉军与鬼子实力差距悬殊,更何况关内那帮人虎视眈眈。若咱们与鬼子交手,难保他们不会背后捅刀子。”
张左林可知道关内那帮军阀的心思,只想抢地盘,争夺权力。
倘若腹背受敌,非但不能保住东三省,更会葬送了奉军。
“爸,我想扩编卫队旅。”
既然不能说服张左林,那张学云唯有提升自己的实力。
“哦?你想扩军?想补充多少?”
“爸,把前线俘虏交给我吧,让我负责整顿训练。”
张左林手指着张学云,笑骂道:“你小子啊,恐怕你早有这想法了吧。”
“这次已经破格提拔你当卫队旅旅长,若是再提拔,恐怕会有人不服啊!”
“如果我不要奉天提供一分军饷呢?”忽然,
张学云话锋一转。
“开啥玩笑?没钱你搁啥养兵?没钱谁给你玩命啊!上了战场,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,没钱,你指望谁替你打仗?”
张左林满脸不相信,只认为张学云是在胡闹。
张学云高深莫测的说道:“山人自有妙计。”
“别给老子整那文邹邹的一套,仗着读了几年书,尾巴都快翘到天上了。”
“我与你二大爷商量,打算成立整军处,负责整编前线的俘虏,让你六子哥担任整军处主任。”
“这样,我给你整军处副主任的职务,配合你六子哥搞好整编工作。至于卫队旅扩编一事,奉天财政不会多给你一分军饷,你能养多少兵就算多少。”
“你要真有本事,把前线数万俘虏全养了,全编到卫队旅。你要没本事,乖乖当好你的旅长。”
“爸,咱就这么说定了,空口无凭,你给我写个协定。”
当即,张学云从书桌上找到纸笔,将张左林的口头约定写出来,又让张左林签了“准”字。
“你小子~”
张学云没再提兵工厂的事,做人不能贪得无厌。
...
林久治郎回到领事馆,当即将与张左林谈判破裂一事,上报给关东军司令部与岛国内阁。
期间,他更是添油加醋,言语中明确表示张左林对岛国存有异心。
本来奉系张左林属于岛国在华夏扶持的军阀,想要借奉系的手,保护岛国在华夏的利益,掠夺华夏的资源。
可张左林却凭此向岛国借了不少好处,几乎将东三省全‘抵’给了岛国。
但岛国与张左林索要,却以各种理由搪塞糊弄。不但没能索取利益,更是连本金都丢了。
正因这样,岛国主战派便要对张左林下手,才有了黄古屯事件。
只是没想到被张左林给逃脱了。
不久,林久治郎率先得到了关东军司令部的回应,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直接打开电话。
“村冈司令。”
“林久君,张左林实在是太可恶了,我们应该给奉军一些教训,让张左林知道坑骗我们的下场。”村冈长太郎冷声道。
“没错,我三令五申,要求张左林执行与帝国的约定,可他却迟迟不履行,没有契约精神。”
“我已上报内阁,估计内阁已然商议,希望他们最终决定出兵奉天。等帝国勇士占领奉天,不但要张左林如实履行约定,更索取天价出兵费。”
林久治郎想的倒是不错。
这也说到了村冈长太郎的心坎里。
黄古屯爆炸让张左林侥幸逃走,他已然接到了陆军内阁的来电斥责。
他迫切要一场胜利,一场针对奉军的胜利,来洗刷自己的耻辱。
“好,我再次上报陆军内阁,请求出兵奉天。”
“拜托了,村冈司令。”*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